在美国,从事华文教育工作是一件苦事,也是一件乐事。 苦在于面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,语法的差异,在施教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不少困难。乐在于通过努力,使海外华人子弟掌握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,并使之发扬光大,源远流长。
多年的中文教育,我们有几点较深的体验:
一、 教好中文,首先要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。
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,因为就算学校提供多么完善的学习环境和设施,假如学生们觉得学习是乏味的,没用的和无聊的,更完善的学习环境和设施就变得虚有其表了。所以,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必须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,结合当地的实地环境与生活写照。这样,学生就学得具体,学得有趣了,自然也就减少了学生对中文的恐惧。记得有这样一个学生,刚到南侨学校时,天天都在哭,总是嚷着中文难学,写字非常艰难,怎么也不再想学下去了。于是,我给学生派发了一些白纸,把中文课暂时变成了画画课。 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了高山,太阳,月亮,流水,马,牛,羊等,并跟他们玩魔术,把图画变成了中国文字。这样就把最早的中国文字—象形字介绍给了学生。这种教学方法,很受学生欢迎。原本哭闹的学生也由此产生了学习中文的兴趣。渐渐地,看见他来中文学校露出了笑脸,甚至生病了也吵着要来学中文。
二、实施“三文治”教学法
美国旧金山的华人很多,家长们都希望子女学习中国文化。 但是,英文学校的学业是学生的首要任务。他们最早接受的文化熏陶是西方文化,英语是他们常用的语言。所以在学习中文时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中英文对照来学中文,这就要求老师们相对也要了解一定的英文基础知识,这会给教学带来帮助。像在讲解什么是名词?什么是动词和形容词?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很多同学还是一知半解。但使用了英语中的Noun, Verb, Adjective等,学生一下就明白了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三文治”教学法。在教学当中使用中文,需要的话也使用些英文。
三,教学要互动,松紧要相宜
由于中文在美国是学生的第二语言,有些同学甚至认为学习中文不是必须的,因而有部分同学,读了几年中文就停下来,只有少数人能坚持到高中毕业。那么,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,令其中文学业不至半途而废?这也是中文教学的一个课题。传统的教学多半是老师授课,然后学生作练习,我们则主张教学互动,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多沟通,鼓励同学多思考,多发问。像高中的作文课,我们首先征集了学生喜欢的作文题目,然后加以整理,这样通过沟通拟定的作文题目,学生更喜欢,出来的文章水平更高了。再者由于学生要承担英文和中文两种学业,我们在中文教学中,不能对学生要求太严格,作业的份量要适当,课堂气氛要轻松,不能过于沉闷,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愉快,学得轻松,学习的热情就可以持久了。
中文教学是一项繁重而伟大任务。我们将继续不断摸索,不断努力,务求让更多的海外华侨子弟掌握中国语言,将来多为华人服务,在政治上,文化上,经济上,架起一道中国和美国沟通的桥梁。